Search

如果你看過《守護者》(Watchmen)的漫畫(1986)、電影(2009)、或是影集(2019)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如果你看過《守護者》(Watchmen)的漫畫(1986)、電影(2009)、或是影集(2019),肯定認識變臉羅夏這號人物——臉上罩著會一直改變圖騰形狀的面具的英雄。

雖然一直覺得羅夏的面具相當詭異,不過卻從未想過「羅夏」與「面具」本身,就是同一件事情。

另外,假若你也曾經看過《破案神探》(2017, 2019),肯定也會注意到這部戲劇的劇照與片頭,都有一種對稱的印拓圖騰。

無論是羅夏的面具或是《破案神探》的印拓圖騰,都是「羅夏測驗」的印拓圖騰。

羅夏測驗,又稱為墨跡測驗,是由瑞士心理學醫生赫曼·羅夏克(Hermann Rorschach, 1884-1922)在1921年完成編製(是的,他在隔年37歲時,明明事業有成但年紀輕輕就早早離開人世了)。

羅夏醫生在1921年出版 Psychodiagnostics: A Diagnostic Test Based on Perception 一書,內容是根據他與病患的互動、他透過病患的實驗與研究,書中也包括他所編製的十套「羅夏測驗印拓圖」。

利用這十組印拓圖騰,羅夏醫生請他的病患描述他們的瞬間所感,也就是這些抽象圖騰讓他們產生的感受,由此十種圖騰與感受,歸納出患者的心智與心理狀態。

這是種奇妙的心理探測方式,而想以此法探測他人之心的聰明人,羅夏醫生並非史上第一者。早在文藝復興時期,畫家兼科學家的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,還有繪畫維納斯誕生的波提且利(Sandro Botticelli),早就提出過類似的理論。

也曾經在十九世紀的德國,有位詩人Justinus Kerner(1786-1862)特別繪製對稱的印拓圖騰,以此激發自己的靈感創作詩文。而 Kerner 那本以印拓圖騰搭配心靈靈感的詩文創作,書名是 Gobolinks, or Shadow-Pictures for Young and Old。生活在同一個世紀的羅夏醫生,就是深深受到這位詩人的影響,才會以印拓圖騰能夠揭示人類心理圖像的原理,作為他的心理學研究方式。

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家,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佛洛依德(1858-1939),假若他是以文字敘述的方式,描繪出人類的內在心理模樣,羅夏應該就是那位以圖像的方式,描繪人類心理模樣的心理學家。

不過,正如同心理學已經在一百多年後的今日,有許多的修正、演化、與進展,佛洛依德的論證方式有些在今日已經不甚適用,羅夏測驗亦然,今日在有些學者的看法裡,不過是種偽科學。

但是,在故事的創作上,對於作家編劇來說,羅夏測驗是否正確已經無妨,「羅夏圖騰能夠闡釋人類心理模樣」才是重點。由此,再回頭看看《守護者》與《破案神探》,有沒有覺得更是有趣呢。

《守護者》的羅夏,其面具顯示的就是他內心的各種變化,他是發現謎團與拼湊整體故事的主角,他有自己內心的掙扎起伏,也有發現真實的痛苦與無奈。他內心千變萬化又無法定奪的猶疑,就顯示在他的面具上。

至於《破案神探》,三位偵探(Holden Ford, Bill Tench, 和Dr. Wendy Carr)的工作內容,就是透過與不同罪犯的互動、談話、與觀察,描繪特殊犯罪者的心理模樣。

原來「羅夏」這一詞這麼有趣,如果不是為了多了解「羅夏」這位角色,還真沒想到《守護者》與《破案神探》都使用同一個象徵符號。

除了這兩部影片影集,還有哪些電影或故事,也同樣使用「羅夏測驗」的印拓圖騰呢?如果你有想到,也請留言告訴我喔。: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介紹許多電影與一些書
View all posts